命题角度
1. 直接信息题: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某具体事实和细节进行认定。常以五个“W”(what,when,who,where,why)和一个“H”(how)开头的特殊疑问句设题; 或是考查考生对选项的是非判断,设题方式为: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/Not true?。
2. 间接信息题: 此类试题选项中不直接出现原文信息,而是借助同义转换、概念解析等方法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当变化,目的是考查考生对事实细节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。
3. 数字计算题: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相关数字或信息,通过整理、运算得出答案; 试题常涉及年代、年龄、付款钱数等方面的数字计算。
4. 顺序排列题: 此类试题的设题方式是在选项中列举出材料中的一些具体事实,要求考生对这些事实进行排序。
命题陷阱
1. 偷梁换柱: 干扰项中把原文中的关键词或限定词去掉或用其他词替换,使干扰项看似与原文内容相似,实则大相径庭,貌似正确,实际却是错误选项。
2. 张冠李戴: 文章中原本是张三做的事情在干扰项中推到李四身上,而其他部分的信息与原文内容相符, 容易误选。
3. 文不对题: 干扰项内容虽是原文信息,但不是题目所要求的信息,迷惑性极大,粗心的考生极易落入陷阱而不自知。
4. 前矛后盾: 干扰项的部分内容正确,部分内容错误,考生若不仔细、完整地阅读选项,极易错选 。
5. 无中生有: 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,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迷惑考生。
学法指导
1. 直接信息题: 结合关键词句对选项进行仔细分析对比,将选项中“无此细节”或“与此细节相反”的干扰项排除,选出与事实细节相符的选项。
2. 间接信息题: 关键要找出间接信息与事实细节之间的信息联系。
3. 数字计算题: 理清各数字之间的关系,确定计算方法,计算出数值,从而确定正确选项。
4. 顺序排列题: 根据时间顺序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,找出事件发生、发展的正确顺序。此类题可采用“首尾定位法”,快速缩小选择范围,提高做题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