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目标
1.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及其主要事迹。
2.了解课文相关背景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
3.通过诵读,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,学习强烈的爱国情感。
学习重点
理解文章内涵,体会作者情感,学习邓稼先的爱国精神。
学习难点
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。
新课导入
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,当五星红旗在联合国的上空缓缓升起,是他,长空铸剑,吼出雄师的愤怒;是他,以身许国,写下山河的颂歌。殷红热血,精忠报国,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;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——他就是邓稼先。
写作背景
关于“两弹一星”
“两弹一星”最初是指原子弹、导弹和人造卫星。“两弹”中的一弹是原子弹,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,另一弹是指导弹,“一星”则是人造地球卫星。
1964年10月16日,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。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“铁的脊梁骨”,挺直了腰板。
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。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。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,中国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,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。
关于邓稼先
邓稼先,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,1945年抗战胜利时,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,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,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。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,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,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,此时他只有26岁,人称“娃娃博士”。 1950年8月,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,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,毅然决定回国。同年10月,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。此后的八年间,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kejianba.com/7971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