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导入
古今写作大师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。
宋代大作家欧阳修晚年时,常常认真修改平日所写的文章,老伴儿见他用功过度,说:“何必自苦到这个程度,你的文章还怕老先生骂?”欧阳修笑道:“不怕老先生骂,却怕后生耻笑。”
曹雪芹写《红楼梦》,于悼红轩中,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。”
剧作家老舍的话剧剧本《春华秋实》,从头到尾重写过10次,手稿达50万字,相当于最后定稿字数的10倍。
散文家杨朔的散文《雪浪花》,全文近3000字左右,发表前反复修改多次,共修改了200多处。到发表时,初稿一次未改的只有15句。
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给作文评分
在中考的作文阅卷中,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是40秒左右。也就是说,不到一分钟,你的600-800字的作文就被老师打上了一类文、二类文、三类文的标签。这么短的时间,真的可以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吗?老师们又是怎么判卷的呢?他们最看重的是什么?下面就来带你一一攻破!
流程一:看篇幅
首先,一份作文拿到手,作为阅卷老师,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,比如题目要求“不少于600字”,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,而要超出一两百字,直观地说,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“600字”标记下面四至八行。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,扣分绝对不只“每少50字扣1分”;字数刚达到底线的,也会给人一种“挤牙膏、凑字数”的感觉;超出底线一两百字,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。
流程二:看标题
其次看的是标题,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,这个环节就省了,如果是自拟题目,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,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。
流程三:看点题
接下来,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,找什么呢?找你有没有点题!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,如果开头写了半天,没有点题,完了,你就掉到二类文了,这时,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。这时,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结尾,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、总结、升华并且独立成段,好,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,那么恭喜你,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。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,抒情不到点上,只是为了堆字数,而你开头又没点题,那么可以肯定,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。可能会是三类文甚至是四类文。
点题形式多样,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(或话题、标题),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,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。
流程四:看分段
最后,看了开头和结尾,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?no,还不是。这时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,看看你的分段情况,如果你分段清晰,错落有致,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。如果你没有分段,就中间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,老师的印象就会是:条理不太清晰,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。
流程五:
看正文 一般判卷到这时候,作文好或不好,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,再下来开始看你的正文。如果是记叙文,你描写生动细腻,抓住了人物特点,运用了修辞手法;如果是议论文,你逻辑清晰,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,那么,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。至于扣分多少,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,这是有主观因素的,但差别不会太大。好了,这就是整个作文的阅卷过程。
流程六:看选材
比如,一个东莞的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,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,写发生在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,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,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——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。
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,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。中考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,基本上是以“我”为圆心,以“我”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,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“我”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。当然,写“我”并不意味着“我”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写,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,而要有取舍、有变形、有重组地写。考生可以将“我”不同时空的言行写在一件事里,可以省略某个环节而放大某个细节,也可以将同学的见闻嫁接到“我”的身上。
这并非“造假”,因为写作(不包括新闻报导)从来都是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”。经过艺术加工的文章,人物形象更鲜明,故事情节更生动,作品主题更深刻。
流程七:看立意
考纲和评分标准对“立意明确”有要求,但对“立什么意”却没限定,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,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。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写呢?不是,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,所以,作文要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、宣扬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基调。利用中考作文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、对教育制度的鄙视、对父母师友的厌恶等不良情绪,或者在文中为自己追求刺激、贪图享乐、逃避责任的行为作辩护的,得分会很低。
【记住一条规律:越是高分作文,老师看的时间越长。】
文章有效修改
说到作文修改,我们往往只会想到写好后的,修改其实它应该是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。近年来,中考作文的评分开始追求科学化和量化,与此相应,作文的评分标准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。但是,在实际阅卷时,老师判分的依据主要还是对一篇作文的总体印象和感觉,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。
1、偏题跑题
主题是修改一篇文章首先需要关注的,因为切题与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。一篇考场作文即使别的方面没有问题,完全跑题的文章得分一般都在30分以下(以满分60分算),偏题的作文最多得到及格分数,主题是失分的大项。所以写作前的审题,写作中的扣题,写作后检查时都要时时注意文章有没有切题。
2、选材和立意
喜欢听新鲜有趣的故事始终是人类的天性,即使别的方面都没有问题,一篇选材不新颖的作文至多只能得到比及格多一点的分数。我们在选材时,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诸如“妈妈深夜送我去医院”、“爸爸送自己来考试的途中遇到了车祸不幸离开了人世”、“老师灯下给学生批改作业”、“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”等老掉牙的素材。同时还要主题和材料是否一致,如果不一致就像一个人精神与身体错位了一样。所以一定要围绕着文章的主题进行选材。
3、缺乏描写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使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。记叙文中如果没有描写,或描写不细致不精彩,那肯定写得不具体,空洞,语言平淡;而如果记叙文中运用大量描写,就会将人物写得生动形象,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。
4、结构混乱
初中生作文结构上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:一段到底,缺少层次感;故事平铺直叙,缺少起伏;条理不清,详略不明。
5、有病句和错别字
病句和错别字说起来好像是小问题,实际上它往往影响阅卷人对文章的整体印象。病句和错别字连篇的文章,哪怕你的立意和选材再好,往往会被降低一个或两个分数段,再加上扣掉的病句和错别字的单项分。最终,它所影响的分数可能会有十几二十分。
6、审查文章体裁 在动笔写作文之前,我们需要认真审查试卷作文题目中关于文体的要求。题目规定什么文体我们就写什么文体,不过,纵观这些年中考作文的要求,基本上都是文体不限,诗歌除外,但是有的作文题目是有文体倾向性的,这样我们就需要认真审读,读出出题者的弦外之音。
7、注意详略得当 我们都知道,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,一些必要的交代或铺垫要略写。但有时写作文时,写着写着,就忘了要表达的中心,就把本该略写的内容写得太具体和详细了,本该详写的内容限于篇幅,却不能展开去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