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
王安石(1021—1086),字介甫,晚号半山,人称半山居士。他是北宋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封为舒国公,后又改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“王荆公”。汉族,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(今临川区邓家巷)人(今江西抚州临川),又称临川先生。
1042年,进士及第,知县通判,政绩显著。
1958年,上万言书,陈烁政事,提出变法主张。
1070年,朝堂拜相,主持变法,历时四年,史称“王安石变法”或“熙宁变法”。
1074年,罢相,次年复任宰相;
1076年,再次罢相,退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半山园。
1977年,封舒国公,1079年,改封荆国公
1086年,变法被全面废除,两起两落,郁郁而终。
1094年,追赠太傅。谥号文公,名垂千古。
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“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”,王安石树立了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”的大无畏精神。
文风: 擅长说理,诗风含蓄,深沉悠远,自成一家。其作品多揭露时弊、反映社会矛盾,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。
散文简洁峻切,短小精悍,论点鲜明,逻辑严密,有很强的说服力,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;
其诗“学杜得其瘦硬”,擅长于说理与修辞,晚年诗风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,世称“王荆公体”;
其词写物咏怀吊古,意境空阔苍茫,形象淡远纯朴。
作品集
所著《字说》《钟山一日录》等,多已散佚。今存《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、《临川先生歌曲》、《临川先生文集》等。后人辑有《周官新义》《诗义钩沉》等。
散文:《伤仲永》、《登飞来峰》、《上仁皇帝言事书》、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、《答司马谏议书》、《材论》、《游褒禅山记》、《读孟尝君传》、《慈溪县学记》、《扬州新园亭记》、《上人书》、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、《城陂院兴造记》。
诗歌:《明妃曲二首》、《书湖阴先生壁》 、《棋》、 《泊船瓜洲》、 《与薛肇明弈棋赌》、 《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》、 《春夜》、 《北山》、 《葛溪驿》、 《示长安君》、 《郊行》、《登飞来峰》、《千秋岁引》、《梅花》、《明妃曲二首》、《梅花》、《元日》、《登飞来峰》、《商鞅》、《书湖阴先生壁》、《棋》、《北山》、《苏秦》、《胡笳十八拍十八首》、《梦中作》。
词: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、 《南乡子·自古帝王州》、《渔家傲·灯火已收正月半》 、《菩萨蛮·数家茅屋闲临水》、 《清平乐·留春不住》、《浣溪沙·百亩中庭半是苔》、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、《菩萨蛮·集句》、《浪淘沙令·伊吕两衰翁》。
唐宋八大家
唐宋八大家,又称为“唐宋散文八大家”,是中国唐代柳宗元、韩愈和宋代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。 其中韩愈、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,欧阳修、三苏(苏轼、苏辙、苏洵)等六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,王安石、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。韩愈和柳宗元是“古文运动”的倡导者,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,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。
写作背景
本诗选自《王荆文公诗笺注》卷四十八(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)。
《登飞来峰》为王安石三十岁时,初涉宦海所作。宋仁宗皇祐二年(1050)夏,王安石任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,途经杭州,此时诗人年轻气盛,抱负不凡,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,寄托壮怀,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,实行新法的前奏。
后来王安石成为宰相,主持变法时曾宣言 “天变不足畏,人言不足恤,祖宗不足法”,即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,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,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。其中一往无前、无所畏惧的气势在本诗中已表现淋漓。
七言绝句
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,简称七绝,属于近体诗范畴。此体全诗四句,每句七言,在押韵、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。这种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,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,定型、成熟于唐代。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二首》、李白的《早发白帝城》、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。
七言绝句,由于可以不拘对偶,故构写自由;由于篇幅短小,故语句精炼含蓄,多言外之音;由于讲究声律,故抑扬顿挫,朗朗上口,宜于低吟高诵。自唐代以来,名篇佳句甚多,咏史、怀古、议政事、抒抱负、诉幽怨、说友情,题材多样,精彩纷呈,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。
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。
首先是篇幅固定。全诗四句,每句七字,总共二十八字。
其次是押韵严格,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。
最后是讲究平仄,即要求符合平仄律,就是在一般情况下,以两个音节(两个字)为一个音步,平仄交互安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