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目标
1.朗读诗歌,背诵诗歌。
2.描绘诗歌画面,解读意象了解主旨。
3.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
作品简介
《诗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,也称《诗三百》。按用途和音乐分为“风、雅、颂”三个部分,其中的“风”又叫“国风”,是指周代各地方的民间歌谣,“雅”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,“颂”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。《诗经》的主要表现手法是“赋、比、兴”,其中直陈其事叫“赋”,比喻叫“比”,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叫“兴”。表现手法“赋、比、兴”与“风、雅、颂”合称“六义”。
《邶风》,邶国之风也。是《诗经》十五国风之一,共十九篇,为邶地的民歌。 邶,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。《诗经》中的《邶风》即为产生、采集、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。《邶风》作品包括《柏舟》《绿衣》《燕燕》《二子乘舟》等十九首。
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,每年春天,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,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,整理后交给太师(负责音乐之官)谱曲,演唱给天子听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这首《式微》即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kejianba.com/6129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